前日,广州地铁3号线汉溪站附近车厢内,突然传出异常疑似煤气味。地铁、燃气公司随即进行了全面检查。截至目前,地铁方面尚未公布刺激性气味来源。事件发生后,对于广州地铁是否需要设置毒气探测仪等装备引发各方关注。
地铁三号线前日上午出现不明气体后,南都记者于当天下午再次来到现场。汉溪地铁站外,记者注意到有多名地铁维护工人在逐个清洗通风口。“我们是今天突然接到通知过来的。”一名地铁维护工人介绍。他解释说,清洗工作须多个部门配合,清洗时必须关闭地铁电机,因此每个地铁通风口都有固定的清洗时间。此次通知比较突然。除了清洗通风系统外,记者发现,汉溪站内还有几名工作人员在检测消防报警设备。
昨晚,地铁公司方面称,昨日下午,地铁公司会同地铁公安分局、番禺区安监局、港华燃气公司对大石站至汉溪长隆站隧道风亭周边环境进行了排查,尚未发现有刺激性气体泄漏。
广州地铁为何未装毒气探测仪?
前日事发后,现场乘客均表示,地铁车厢和站台内并没有相应的报警装置提醒这一突发事件。南都记者也从广州地铁获悉,对于煤气、瓦斯和有毒气体的进入,广州地铁目前确实尚未安装可以感知仪器。出入风口的过滤装置一般只有防尘、杀菌的作用,对有毒气体的过滤阻挡暂时还无法做到。对此,无论是市民还是网友,纷纷提出疑问,广州地铁是否需要安装毒气探测仪。
有无硬性要求?
对于什么场所必须装可燃气体泄漏报警装置,广州市消防部门有专家表示:公共娱乐场所的餐饮行业场所,必须装可燃气体泄漏报警装置,这是硬性要求。餐饮、厨房,凡是涉及使用管道燃气的,“不管是工业还是民用,必须装上这个装置”。
该消防专家举例说,在中信广场的消防控制中心就有可燃气体泄漏报警装置,这种装置一直连通到其楼层内的餐饮场所。而负责瓶装气输送的“瓶组间”也必须安装该类装置。
至于毒气的侦测装置,民用领域内很少装备。
显然,无论是可燃气体泄漏报警装置,或者是毒气侦测装置,地铁空间都不在被强制要求安装范围内。
是否有例可循?
广州地铁最早参与工程建设的一位工程师昨日表示,建设广州地铁未曾考虑过安装毒气、可燃气体探测系统。至于具体原因,这位工程师未作更多解释。
公开资料显示,2008年为保障轨道交通列车安全运营,上海轨道交通的车站出入口、通道等重要部位均统一配置了毒气探测仪、放射性物品探测仪、人脸识别装置等设备。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当时曾表示称,对于这些设备将制定新的地方标准并推广正式实施,这也是中国内地首次制定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技术防范标准。
据悉,该标准对上海以后新建、改建、扩建的城市轨道交通所需安装在各地下车站、通道、站厅层、站台层以及各节列车车厢内的彩色摄像机、毒气探测仪、放射性物品探测仪、炸药探测仪、枪支弹药探测仪等设备安装区域及覆盖范围都做了具体规定———比如,炸药固定式探测系统应在车站运营时间内连续探测;而毒气探测系统须保持二十四小时工作状态等。
安装设备是否复杂昂贵?
对于安装毒气探测仪技术上是否复杂,价格上是否昂贵等问题,记者昨日与一些生产与销售该产品的广东商家或厂家取得了联系。
现在市面上的固定式气体检测仪多为单一型,即一种传感器检测一种易燃易爆气体及有毒气体,如要检测其他有毒气体,则需配置另外的传感器。
目前,一个探头检测的空间范围在25到30平方米左右,但可以通过给一台传感器配置多个探头,从而扩大探测范围。平时使用不需要进行特殊维护,传感器使用年限大概为3年,需要定期更换。